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加了内涵 主客共享“潮”
在冬天和煦的阳光下,在潮州市广济桥上,吴、等工匠向游客展示潮州手拉壶和潮州灯笼。千年古桥表演绝技很正常。前不久,在“2020年广东省文物古迹振兴利用典型案例宣传推介活动”新闻发布会上,潮州广济桥振兴利用项目从54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,成为全省15个典型案例之一。
正如广济桥是“活的”,千年古城也是。她从容前行,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中保护和打磨历史文物,延续城市文脉,凸显城市特色,引人入胜,让人流连忘返。
古中有新:桥活城活淡季不淡
“让这座桥成为潮州文化的一个窗口,让非遗文化链条活在桥上,实现广济桥的创新活化。”潮州市广济桥文物管理处处长于小杰说。
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七年(1171年),历时359年形成“十八梭二十四洲”的形制。经过800多年的重建和修复,广济桥已经成为国内外潮人的精神地标。
历史上,广济桥曾以其独特的“桥城”特色而闻名。从2011年开始,每到节假日,广济桥上就重现了“一里长桥一里城”的热闹场面。——潮州手拉壶、潮州木雕、潮绣互动表演在各个展馆举行。这不仅延续了广济桥千年的历史,也成为潮州文化的一次盛会。“广济桥看潮州文化”成为广济桥的新品牌。
佛山的夏先生第二次和朋友来到广济桥,一群人在木雕陈列室前停下。夏先生说: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木雕,在广济桥上感觉真的很舒服。”
晚上,广济桥穿上新衣服。每天晚上,以广济桥为核心的“凤城之光”都令人叹为观止。灯展规模6平方公里,以一江两岸、三山水墨画展示潮州夜景,吸引无数游客,为潮州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。
潮州宝藏众多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文物众多,是粤东人口最密集的地方。
今年国庆前,潮州现存最古老的古桥————太平桥,在牌坊街与上水门街交界处重新亮起来,在牌坊街北段还展出了八组非遗景雕塑。如今,牌坊街的北段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的“打卡点”,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在潮州,不仅古城、街道和桥梁被激活和利用,红色文化也在新的时代展现出新的面貌。
汉碧楼建于1922年,矗立在潮州西湖公园的湖畔,是民国时期具有建筑风格的小楼。南昌起义革命军南下时,周恩来等革命先辈驻扎此地,建立了“潮州七日红”红色政权。今年年初,汉碧楼装修完毕。戴上头盔后,手柄立刻变成了手枪,来访者通过VR设备感受到了枪林弹雨,变成了义军战士,融入了“过汉江”的战斗。
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,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有近200万游客涌入潮州。最近潮州古城还是每天热闹,和往年的淡季完全不一样。
主客共享:你好我好“未来可期”
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。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
其内容的真实性,更不对您的投资构成建议。我们不鼓励任何形式的投资行为、购买使用行为。
惠州惠城点燃了生产城市人的融合与发展的爆点
惠州惠城点燃产城人融合发展爆点|惠州|点燃|融合惠州惠城点燃了生产城市人的融合与发展的爆点
惠州惠城点燃产城人融合发展爆点|惠州|点燃|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加了内涵 主客共享“潮”
文旅融合添内涵 主客共享“潮”前走|主客|内涵|融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开启“精准营养”产学研融合创新新纪元
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健康为基础,人民对健康强健的愿景以营养为保障。如何以“精准营养”的理念对不同个体提供量身定制的膳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和指导,成为学界、行业、社会普遍